利用景深或焦深是使用手機攝影時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。 傳統單反相機能夠改變曝光三角區的三大元素(ISO、光圈和快門速度)。 通過采用光圈預定或完全手動操作方式,有可能賦予光圈更大的權重,從而影響景深。
我們希望獲得:
本文論述的范圍較少涉及到景深和光圈之間的關系,但簡言之,’開放’光圈是導致淺景深的元素之一。 淺景深讓被攝體顯得與特意模糊不清的前景/背景(稱為散景)不同。

此圖像使用帶有F1.4開放光圈的傳統相機拍攝。需注意的關鍵點在于:盡管圖像的本質為單色,但仍突顯了被攝體,因為與襯布其余的部分相比,被攝體色彩銳度高。 像馬鬃這樣的物體更加突出。若焦點對準圖像整體,由于青草的紋理類似于鬃毛,所以鬃毛可能不明顯。
問題:
現代手機相機能夠控制或賦予ISO或者快門速度以優先權, 可是光圈固定。 快速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在于固定光圈結合手機鏡頭固定焦距,可在常規環境中呈現較寬景深。 因此,對焦拍攝的大部分場景很可能令人滿意。
手動對焦是確保優質圖像的最佳做法。 即使如此,許多街頭攝影師會設置范圍適中的光圈,為在動態環境中進行瞬間拍攝提供安全穩定性。 手機攝影中不提供這項初始設置,但在光線較好的情況下,據我所知,標準手機相機很適合在街道環境中拍攝。 實際上,它是街頭攝影師的終極都市偽裝器材。
但是,這也有益處。 通過固定光圈,拍攝時就不可能控制景深。 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,這也限制了我們的曝光選項,可能造成動作模糊和/或曝光不足。

此圖像利用iPhone4拍攝,當時我在朝欄窗外凝視來往行人。 雖然距離稍微有點模糊,但這不是一種特別使人愉快的特效。 似乎不是對焦的問題。

經過一些應用的處理后,這張照片感覺更加愜意。 遠方閃耀的模糊燈光已被變成傳統的環形散景特效,使用傳統設備的攝影師對此非常熟悉和喜愛。 本文論述了利用手機獲得該效果的各種方法。
獲得景深效果的三種解決方案:
1. 焦點對準近處被攝體。
若拍攝的圖像離鏡頭極近,那么手機相機可直接從攝像頭產生淺景深效果。 在下面的圖像中,我將焦點對準了濕潤的蜘蛛網,你可以看見背景場面在焦點外。

隨著被攝體越來越遠,越來越不可能拍攝出這種特效。 距離增加,形成景深特效的可能性將明顯降低,甚至不存在。 下面的圖像直接來自相機圖像,我希望在前景焦點和背景模糊之間找到平衡。
焦距與光圈以及鏡頭焦距一起界定景深。 焦距是手機攝影師即將拍攝的時候唯一能控制的元素。 調節在攝影師、被攝體之間的距離以及欣賞場景其余部分中焦距影響模糊的方式,這種練習會讓你受益頗豐。
2.輔助鏡頭.
購買許多鏡頭附加于手機上是可行之道。 我有一些超近攝影鏡頭,可以讓我進行實際近距離對焦,產生驚人的散景效果。 我也有Lensbaby Sweet Spot(甜蜜點)鏡頭,使我能夠將焦點對準場景中的一小部分,呈現散焦的其余部分(這實際上不是景深,但這樣的華麗散景特效,并非通過人工處理產生的效果,而是通過光學器件所產生)。 這兩種輔助鏡頭在大小上約為1~2英寸,小巧玲瓏,易于攜帶。

該圖像利用附裝的超近攝影鏡頭(亦稱宏觀照相鏡頭)拍攝,產生了一種可按毫米計量的景深。
3. 應用.
一些精選應用可在后期處理中模擬景深特效。 上文提到我拍攝的圖像”林肯大街午夜十分”便是一個例證,該圖像的完整編輯見此處。就我個人而言,AfterFocus最讓我青睞。其它應用包括Tadaa SLR和Big Lens。這些應用能夠產生美觀、真實、可信的效果。很遺憾,它們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僅按一下數碼單反相機按鈕那么簡單,我鼓勵大家選擇一款應用,經過一番嘗試和練習后,能在個人圖像上產生理想效果。
對我而言,’應用處理’是手機攝影圖像創建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 為了讓圖像獲得最佳景深效果,這種方法是我最常運用的方法。
其它示例:
處理前:

處理后:

完整編輯見此處
處理前:

處理后:

更多精彩請關注衛星公眾號:大眼蛙鏡頭
qq群820945204進群交流手機攝影心得哦 定期組織免費攝影課程哦